【韓國漫畫】觀後感《神醫崔泰秀》닥터 최태수(逐話吐槽)

#醫療 #奇幻 #男主 #金手指 #kakao webtoon

《神醫崔泰秀》닥터 최태수

喜好指數:3~5
輕鬆指數:7
推薦指數:3~7(滿分10分)

專業知識、器材考究值3分,但作為金手指爽作流暢度值7分(第一部)

吐槽到快瘋掉,乾脆把內容集中整理成一篇

第二部已經不是欠吐槽而是讓人頭痛,千萬不要把戰地想的這麼天真(1分)

有台灣醫生分享2023年以巴戰爭前在加薩走廊擔任無國界醫生的經驗,非常推薦看一下報導,可以更新對戰地醫療的印象
漫畫家想像的很熱血,但現實真的滿骨感的

第三部職場勾心鬥角……我是覺得有些無謂,但也許這是某種韓國文化的縮影也說不定(5~7分)

進度3季40話?


斯斯有三種,你眼前的醫事人員是哪一種?

醫師、中醫師、牙醫師、護理師、藥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呼吸治療師、醫事檢驗師、醫事放射師、心理師、社工師、個案管理師

醫生的進化

見習醫生Clerk>實習醫生Intern

>(醫師執照)>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住院醫師R>總醫師CR

>(專科醫師執照)>研究醫師Fellow>主治醫師VS

圖源:酷勒客-Clerk的路障生活



醫生會的東西:解剖、生理、病理、臨床醫學,這些護理跟治療師們都有學,甚至不要說專科護理師、資深護理師的知識說不定比菜鳥醫師還強!
但是訓練方法是不一樣的,醫師訓練來就是要做負責任的領導者,思考、做決策、溝通、扛責任,對病程要是最理解的那個人
學生不用自己扛責任,但做事如果提不出合理理由,一樣可能有法律責任。

取得執照之前,實習醫生就是還沒有獨立自主能力的醫生,本來就是要資深醫師領著一步步習,就連住院師、主治醫師都

還是會跟更資深的前輩請教―責任是整個團隊的


第1話:所以實習生到底在做什麼?

學習,不分科從基礎製作病歷開始學

外科就是當助手,學觀念,再從簡單的技術如縫合傷口等學起

任何醫療從事從看別人做,被手把手指導著做,到最後有監督下執行,最後自己獨立完成。連看都不準看是最差勁的教學環境,甚至乾脆回家睡覺都比待在醫院浪費時間好。


15話:「區域醫院」名稱叫做醫學中心是否搞錯了什麼~

醫院的分級

台灣是把醫療院所分成「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與「醫學中心」級,升級需要經過各種快(ㄇㄚˊ)樂(ㄈㄢˊ)的評鑑,越高級的醫院也需要更多評鑑


醫師的基本素養

醫師誓詞

序章:2017年醫師誓詞《日內瓦宣言》進行了增修,其中增加了兩段

「我將尊重病人的自主權與尊嚴」

「我將致力於自身的健康、福祉與能力以提供最高品質的照護」

・醫師在緊急狀況下只要有執照就可以進行醫療行為,而不受任職該單位與否的限制,所以未到職的主角在大量傷患的情況下混入急診,沒人會質疑他

(台灣)醫師法第8-2 條醫師執業,應在所在地主管機關核准登記之醫療機構為之。但急救、醫療機構間之會診、支援、應邀出診或經事先報準者,不在此限。

工時

10話:工時的描述太誇張了,誰快去檢舉這間怪醫院?

早在2008年的時候美國國家研究所就建議住院醫師每週工時最多80-88小時,也就是每天不超過13小時

韓國跟台灣幾年前也是用一样的指引,俗稱88工時,扣掉值班續出勤最多28小時,常理上要有時間睡。雖然偶爾還是會有超時工作的狀況,但至少排班的時候一定不會讓人連續值班。

都市傳說

這部主角是不是照三餐吃鳳梨芒果配每日C?

鳳梨(旺來):生意很旺病人一直來
芒果(忙):事情很多超級忙
每日C:每天忙著CPR急救


19話:醫生可不可以幫親人看病?

醫生幫自己的家人看病是違反醫學倫理的,特別是外科醫師,更不應該替自己親近的人動手術。

醫師在掙扎於是否該介入家人的醫療處置時,容易受到情緒而無法保持客觀、無法承受家人遭遇痛苦的慘狀、又或者難以將醫療決策與家庭事務劃清界線,因此影響他們做出的決策。

手術時需要高度專注力與冷靜甚至到冷血的判斷

參考資料:[譯文]醫生是否適合治療自己的家人?


急救

1. 救護人員抵達前:

請確認現場安全,若無法評估是否有脊椎受傷,請勿移動病人

基本救命術(Basic Life Support):普通的急救包含CPR與AED的使用

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心肺復甦術):

口角:叫叫CAB,包含壓胸跟人工呼吸


3話:體外去顫器(AED)使用時機及方法

沒有AED的狀況請以CPR為優先!

如果有找到AED:

在路上遇到急救千萬不能因為覺得很帥就給他電下去,請聽AED指示〜(>人<;)

心臟驟停(asystole)或者無脈搏心電氣活動(PEA)不能電擊,而是應該繼續進行胸外按摩維持循環

看不懂沒關係!AED會分析心臟的電氣活動,幫助急救者判斷是否需要電擊。否則,需要醫療人員判讀心電圖決定電擊。

貼片位置一般會分別貼在右乳頭正上方、極左入下方靠近腋下,避開傷口。

電擊時,需要所有人離開被急救者,確保不受到不必要的電流傷害。

清場,電擊,到檢查脈搏的時間,會造成CPR中斷,而這種CPR中斷,會減少冠狀動脈血流之灌輸量,造成更嚴重之心肌缺氧,必須謹慎。

簡單講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辦的話,沒心跳就壓胸!不要停!

有研究指出就算沒有人工呼吸,壓胸也對維持生命有一定效果(當然沒有呼吸的狀況有吹兩口是更好)

留言補充:有留言提到,假設肋骨斷裂,反而會導致斷掉的肋骨刺破其他臟器……
CPR本來就有一定機率會壓斷肋骨!
這是一種兩難選擇,腦袋缺氧4-6分鐘就會受到損傷、器官缺血也會壞死,而斷掉的骨頭插到臟器會造成受傷失血也可能致死,到底要不要壓呢?
是要選內臟,還是選擇腦袋?基本上只要判斷心臟已經停止,還是建議先壓胸恢復心跳、救血流,血流帶給身體臟器,器官才有可能活
至於法律責任,為了急救而做的必要傷害是受刑法民法保障的,只要當事人說得出理由,事後受到問責的時候就可以受到法律保護。


13話:用耳朵聽得到怎樣的心臟?

聽說遠古時代聽診器還沒發明都是耳朵貼在胸口聽心音
又聽說專業的老心臟科醫生可以用聽診器就知道心音異常
但以上講的都是「心音」,是反映心臟的「結構」異常
「心電圖」檢查的是心臟的「氣活動」
.天哪用耳朵就可以聽到電流,主角是外星人的事情被教授現啦(;ˊA')!

13話:可不可以用電瓶取代AED?非理工專業簡單回答:

定義:1瓦=1焦耳/秒

1.體外去顫器能量:單相波型電流約360-400焦耳的能量,雙相波電流120-200焦耳——看不懂沒關係總之選最大的400焦耳

2.小客車電瓶電壓都是12V,電瓶容量從32ah到80ah都有,我們保守一點算30Ah就好

電瓶每秒功率 P=VI, 12*30Ah(安培小時)=360W(瓦特小時)

1小時=3600秒

360*3600=1296000焦耳

是AED的3240倍

就算手超快他只電個0.01秒好了,也是32倍的能量

 電擊本來就有可能造成胸口燒燙傷,請想像32倍會焦成什麼樣子?

留言補充:也許電瓶電量剩不多的時候是有可能符合電擊需要的電量,但是這種事情還是太冒險了,請不要任意嘗試,好嗎?

2. 救護人員抵達~上救護車

一般急救的程序從送上救車就開始了,例如這個病人固定頸椎的頸圈應該就是緊急救護技術員(EMT)戴上的,EMT在上前或就先估病人的勢比如有出、口多大,表面是否有摸得到異常明顯的斷骨,決定要送到多大規模的醫院,並且在無線電告知對方,讓醫院急診準備,接著會繼簡單的處置,比如給氧氣、心跳血壓監控這些

3. 送到急診之後

醫院裡的急救:有上過基本救生訓練就知道CPR非常累,光是壓胸一輪30下就會讓人開始喘了,幾個循環之後必定要換人。除了壓胸之外,一個人需要維持呼吸,人工呼吸或者擠ambu(甦醒球)或準備插管(總之就是負責維持給氧),一個人要負責診斷下處置,還需要執行處置的人。

人手多好做事啊〜沒有人随便把實習醫生趕跑的,而且要多看急救場面才能長大不緊張啊。

檢察處置:抽血打點滴照光,有需要就做電腦斷層,總之就是一定要做些事情交給下一個階段,即使要轉院也不要讓病患的車程時間白費

會診:讓專業的專科醫師來

轉院:假設不幸檢查之後,醫院判斷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處理病患,會先做緊急處理,並將檢查結果製作成病歷一起送給下一間醫院


一般病人

・看病歷雖然看起來呆,其實都同學跟主角當下分工合作得很好,一個看病歷(已知)一個做詳細檢查(未知)


出血量

那個出血量已經不止血壓降低,甚至快昏迷休克啦~咳出的一定沒有流出來的多啊!

肝臟破裂出血量
https://www.liver.org.tw/journalView.php?cat=20&sid=291&page=3 
出血量與休克關係
50公斤的成人血量約3500~4000(7-8%或說1/13)
捐血的250-500就足以出現頭暈等症狀
出血超過1000就很難代償,開始出現生命徵象失衡,預後差!


https://teachingcenter1.pixnet.net/blog/post/345161474

分集吐槽

1話


低體溫:理論上可以用摸的感覺
https://ihealth.vghtpe.gov.tw/media/330

腹部PE:不可能摸出肝臟破裂!不可能知道心臟破裂!只能從外面摸到肋骨斷裂,看走勢猜測有沒有插到臟器,實際還是要依靠影像學檢查(至少X光)
http://intm.vghtc.gov.tw/imd/ch/pe/gi/gipe.htm

肺臟破裂,通常我們不會這麼講,會說有沒有氣胸—>對就是傳說中要插原子筆的時刻,用原子筆取代胸管
但其實小範圍的氣胸可以放著,肋骨骨折沒有很誇張的話其實也就是住院觀察,除非血胸膿胸氣胸嚴重解決不了才一定要開刀
https://org.vghks.gov.tw/cs/News_Content.aspx?n=9421B8044F817E10&sms=85E937390616C426&s=019DDCF1AB4CAE5F

肝臟破裂,\爆肝/
一樣其實不嚴重會自己好,比起破損更應該擔心的是原因跟肝臟破裂的影像 /分級
https://www2.cmu.edu.tw/~cmcmd/ctanatomy/clinical/liverlaceration.html 

4話
病人床頭那個一堆數字跟線條在那邊跳的監視器就是監控呼吸、脈搏、血壓跟「血氧」這些生命徵象的儀器,如果有異常狀況的時候就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厲害的麻醉科醫師或急重症醫師甚至能聽聲音就知道病人的血氧狀況決定要怎麼做下步處置
另外,在台灣不只使用藥物需要開醫囑記錄,一些很基本的檢查比如記錄生命徵象血糖數值⋯⋯等都是可以/需要記錄在病歷中的,接班的人或是執行的人才有所依據(也就是功勞沒那麼好搶啦xD

(TPR,體溫脈搏呼吸速率)

加護病房真的很累也需要一定知識基礎,如果像那位學長那樣無心於該領域工作的人,通常會建議換科(外科轉內科、一線科轉後線科(,而不會把人往更辛苦的地方丟~

6話

點滴:醫生!沒有!受點滴劑量調配訓練!不可以擅自動點滴或流速!
給護理師,拜託,他們才是專業的
管路:三管、呼吸面罩(外觀)

11話

作者把三向接頭(3-WayLock)方向畫對了,這很難得,在前面一連串荒謬之後難能可貴

14~16話

肝臟要是覺得痛,管你用手還是用器械,都會升血壓

闌尾切除後確實有可能因為發炎使得手術部位沾黏,嚴重的沾黏會導致腹腔血液、淋巴等液體無法回流心臟,最後導致腹內高壓(IAH, Intra Abdominal Hypertention)

嚴重的腹內高壓合併器官受損,稀為腹部腔室症候群(ACS,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此時壓力極大才會出現一開腹減壓就噴的狀況

Compartment syndrome 

 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18/05/compartment-syndrome.html?m=1 
https://www.auh.org.tw/NewsInfo/HealthEducationInfo?docid=1240 
  https://www.mmh.org.tw/taitam/gen_su/index4_1_5a.html 
CS 一般在四肢,腹部的:
http://wwwfs.vghks.gov.tw/001/VghksUploadFiles/273/relfile/13805/58686/page-10.pdf 
腔室症候群主要發生在四肢,,構形或出血、體液回流受阻,造成筋膜內的腔室壓力過大,進而壓迫到血液循環,損傷組織多急性外傷或慢性劇烈運動傷害引起,最常見原因為骨折或血腫(包含凝血功能不良導致的內出血)
腔室症候群的治法簡單講就是割開減壓,開放性傷口的部位基本上不會有腔室症候群·所以個病人的狀況有可能是:
1因為工地粗重工作+血友病慢性內出血
2.他被不只被鋼筋刺到還被壓傷四肢

血液檢驗至少要40分鐘甚至一小時,病人血都流乾啦!而且現在都電子化了其實去刷電腦就好不用跑到檢驗科(好吧我不知到韓國電子化程度如何,但總歸不該是醫生本人跑去問數據吧很怪)
血友病的其中一個治療方式就是輸血漿補充凝血因子∠( ᐛ 」∠)_
因為血漿成分不純,凝血因子号佔一部分,輸太多可能造病患體液過多,但這個正在出血的病人應該是不用擔心這個,全血(血球+血漿)直接輸下去就對了。除此外也可以使用凝血因子製劑,濃縮血漿裡的凝血因子,但貴。)

17話

心臟手術之所以可以在會動的臟器上手術,是因為心臟的跳動是規律而且可以預期的,
但是馬路上的顛簸誰也沒辦法預料,還有救護車的加速減速,除非漫畫劇情,不然只有可能把洞越戳越大的可能,還浪費加壓止血的時間

18話

現在台灣已經不用DOA(Dead on arrival)表示到院前死亡,而是改為「OHCA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到前心臟停止)」,一是因為救護車上常只有緊急救員而沒有醫師,但「死亡」只能由醫師宣判;
二是即使心肺能停止,還是可以透過急救等手段回復病人的生命徵象,所以這個詞並不精確


19話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簡寫應該是CABG,醫生都讀作cabbage (對就是高麗菜)

・主角媽媽的症狀是很典型的癌症述,癌症的痛不會在幾天內就影響身體,卻有可能在數個月之內造快速變化:越來越痛、體重劇烈變化(10%上)、容易疲倦

・聽診呼吸音變化其實有三種可能:氣胸、血胸、膿胸,其實胸痛是感染性的膿胸比較會出現,不過前一集有說是大型交通事故,急性外傷血胸氣胸比較容易發生。

・血胸確實可以由聽診發現,嚴重的血胸會有呼吸聲變小、心跳加速、血壓下降等症狀,並可以在X光上看到變化。處理方式為透過胸腔引流管(chest tube)將液體導出,並且輸血維持,大量出血則需要手術。放置胸管的時候需要無菌,因此一般會在消毒之後鋪上有洞治療巾,避免在過程中碰到沒消毒的地方——比如病人的衣服

手術室──無菌觀念

為了避免感染,手術或操作技術時,需要通過清潔、消毒和滅菌等行為,使手術環境、手術區域或局部操作部位的病原微生物盡量減少,甚至達到無菌

人體內會由黏膜等組織隔開體內體外,體內是沒有細菌的,而呼吸道、腸道、陰道等部位是有菌的。

一、無菌範圍:

無菌治療巾內、器材包裝內側面、無菌手套外側面

手術衣:人體正面,腰部以上,肩膀以下。(口罩很髒不可以摸!)

二、不可面對無菌區咳嗽、打噴嚏或大笑,以避免飛沫造成的感染。

三、非無菌物品應該遠離無菌區,且非無菌物品不可越過無菌物品。

四、無菌物品應保持乾燥,以免毛細現象污染。

五、應在有效期限內使用滅菌物品,滅菌物品或無菌物應減少暴露於空氣中的時間。


20話

一般的慢性胰臟炎不需要開刀∠( ᐛ 」∠)_
🏥不要喝酒、少吃脂肪、減重、控制糖尿病,如果有胰管結石可以體外震波碎石取出,或內視鏡放置引流管
🔪以下情形才需要手術:藥物無法控制疼痛,內視鏡手術無法暢通膽道,或有鄰近器官的併發症如膽管、十二指腸、脾靜脈病變
❗️外科主任講的「壞死」通常發生在急性胰臟炎,30%以上的壞死即會有腸道麻痹、腸梗阻等鄰近器官併發症,70%已經是重症,會有休克、器官衰竭(呼吸、循環、腎臟、或胃腸道出血),死亡率高達兩成

21話

天哪我要瘋掉,快把你們碰手機的髒手遠離病人去換手套!(尖叫)
沒有滅菌的東西連手術台的布都不可以靠近了,更何況把手機從手術部位上面遞過去,天知道掉了多少細菌進去!!!
不分良性惡性,實心的腫塊小於三公分為結節(nodule),大於三公分為腫瘤(tumor),是不是壞東西要檢查才知道。(怎麼會問是不是腫瘤⋯⋯😂) 
Biopsy活體組織切片 ,台灣習慣簡稱切片或組織切片。一般的切片要等福馬林固定才能做處理,最後製成玻片,給解剖病理科醫師檢查,時間至少需要一週。手術室裡的切片都是用「冷凍固定(Frozen)」的方式,約一個小時就能知道結果,缺點是頂多判斷惡性或良性,因此最多用來判斷已知惡性的腫瘤有沒有切乾淨。





/未整理/

AVF
前提:洗腎需要可以重複接受注射(針頭穿刺)的血管,血流量/流速要大以維持效率及避免凝血,血管注射多次之後損傷可能造成阻塞/狹窄(stenosis)
需要AVF理由:動脈若是狹窄會影響器官/組織灌流,但靜脈不符需求,因此將動靜脈接起來,製造出有動脈特性但較不會造成嚴重影響的新血管段
手術方式:局部麻醉(因此不需要麻醉醫師護師在場)
https://www.vghtc.gov.tw/UnitPage/UnitContentView?WebMenuID=80c1f67b-4042-4786-ab08-843460c51ea3&UnitDefaultTemplate=1

台灣洗腎率很高
洗腎( 血液透析)需要動脈静脈瘦管(AVF的原因基本上沒錯,更完整的說法是因為洗腎就是把血導進機器處理之後注回身體裡,過程需要一定的血流速度·才能洗有效率而且血液不容易凝固。
動脈流速快,並目動脈血管比較有彈性不容易耗損,但是洗臀覆注射會造成血管損傷·甚至如劇情所講的阻塞,符合條件的大條動脈卻都是供應器官營養的重要血管,要是塞起來就事情大條了
因此聰明的前人想出了療管這個法,造出好找、血流量夠、阻塞也不會上造成嚴重問題的新血管

狹窄之後的處置方式
外科的血栓移除術,內科的通血管(balloon等)
外科血栓移除手術(SURGICAL THROMBECTOMY)或者經皮穿刺的血栓移除手術(PERCUTANEOUS THROMBECTOMY)
https://www.tsvs.org/teach_detail.php?id=22

心律不整藥物
http://doctor.get.com.tw/m/Journal/detail.aspx?no=402460 




中間的吐槽沒有留紀錄,隨便啦(。)




2-36
手術縫線的結匯發到其中一側,避免卡在傷口上
1是避免造成傷口的壓迫
2是拆線的時候,可以減少暴露在外的線頭從身體組織中穿過的長度,簡單講可以減少感染的風險

2-39
疝氣是指應該待在肌肉保護下的腸子突破肌肉/腹膜,到外面玩耍,嚴重會造成腸阻塞及壞死。腹部壓力增加容易引發疝氣,比如劇烈運動、用力咳嗽。經常發生的位置在肚臍、腹股溝、開刀後傷口等肌肉薄弱的地方。
腹股溝也就是俗稱的人魚線,因為腹壁下方開了腹股溝環給陰囊的神經血管通過,結構比較脆弱容易成為突破口,好發年輕男性,所以小學生健康檢查才需要脫褲子。
而老年人因為腹壁的肌肉力量下降、組織鬆弛,腹股溝附近的肌肉分佈少、肌腱/筋膜又相對脆弱,所以老人家也容易在腹股溝附近發生疝氣。如果不嚴重,就常常能看到老人家咳嗽之後肚子凸一塊腸子,然後若無其事推回去。

而膽結石,並不會,引發疝氣。是因為膽道手術造成的「傷口」,使得肌肉變薄弱,才會讓腸子有機會突破肌肉層跑出來溜達。
(而且那個影像突出的位置是肚臍ㄅ,沒看到肝臟又在正中間)


2-40
???不確定是不是因為商品名各國的翻譯不同導致的誤會,但是我查到的利血平(Reserpine)是一種降血壓的藥物,會抑制正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功能
心衰竭顧名思義就是心臟的功能衰退,治療理論上會使用腎上腺素、阿托品(英語:Atropine),也就是生壓藥、強心劑之類的藥物
嚴重感染的病人(例如這集的病人)如果出現器官衰竭的症狀,會最先考慮敗血症,敗血症如果沒有即時處理會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理論上血管的狹窄應該表面是看不出來啦,頂多說血管沒有彈性,眼睛看得到血管內部的話,超音波廠商都要失業了(´・ω・`)
不過膿胸如果積久了會漸漸凝固,變得像果凍一樣很精采喔,氣味也是永生難忘的那種o(^▽^)o


2-41
醫生上班的場所都是有登記的,也就是所謂的執業登記,除非是向主管機關申請過的居家醫療、巡迴義診、緊急醫療等。
所以主角的「打工」行為⋯⋯沒事就是沒事,出事就會慘兮兮。

話說每次新人出現,年紀小就拿輩份出來壓,年紀大就搞小圈圈⋯⋯膩不膩啊真是(´・ω・`)


2-42
手套⋯⋯ 防護衣⋯⋯消毒⋯⋯
氣切口並不是切了就會有個洞咻咻咻的漏風,因為肌肉組織有彈性、會收縮進而縮小洞口,所以才需要插氣切管卡著。

台灣的話嚴重過敏會給風濕免疫科收治。
急診這邊給的藥物Aminophylline主要是支氣管擴張的作用,因為病人主要的症狀是過敏導致的呼吸道腫脹。
但如果有「2個以上系統的過敏症狀」,會懷疑是全身性的反應,為了避免過敏性休克,會儘早給予腎上腺素(請諮詢醫師勿自行服藥)
•中樞神經(噁心、頭暈、視力模糊、神智不清)
•心血管(胸痛、血壓低、心悸)
•呼吸道(喉嚨癢、咳嗽、呼吸困難、喘、胸悶)
•腸胃道(噁心嘔吐、腹痛、腹瀉)
•皮膚(蕁麻疹、皮膚搔癢或發紅、眼睛腫、嘴唇口腔搔癢腫脹)


話又說回來,如果插管不成功,一般會先用人工急救甦醒球或是正壓呼吸器,簡單來說就是用外力擠空氣到肺裡,維持呼吸,等到血氧穩定再嘗試

2-43
他就排不出來了怎麼會繼續給水🙀
腎結石術後要住ICU怎麼想都不只腎結石吧⋯⋯導尿管插著還沒尿,就是腎臟本身功能出問題了,可能是結石堵住、腫瘤、藥物等等
這個病人剛手術完,最有可能是腎衰竭,腎功能異常導致的電解質不平衡,造成癲癇,應該優先抓去緊急洗腎
/
結核病發作時需要同時服用多種藥物治療,但這些藥物需要由肝腎代謝,會引起肝炎、腎損傷等副作用,再加上這個世界病人肝已經在發炎了,不先處理好肝會越來越嚴重。而且不明原因多器官感染,會優先懷疑是免疫系統出了問題,比如AIDS。

2-44
Lidocaine是局部麻醉劑顧名思義,是、局部(皮下、肌肉)、麻醉、用的,不是、止痛、也不能、作用到、整個、腹腔。會痛,就是給,止痛藥。

C-arm…我要再吐槽一次嗎?超音波是好東西謝謝

這裡主角有點在逼迫家屬手術,沒有落實病人自主的權利,毋通喔。
家屬可以賭病人不手術,能不能撐到有專科醫師執照的醫生來處理,但過程中病人很高機率會休克,而急救會讓病人更加痛苦。而住院醫師雖然相對經驗不足,但也是有經過4年手術的訓練,能做緊急處理。好好把風險講清楚家屬才會安心。(也比較不會被吉)


2-45
醫院的總醫師不只要負責醫療,實際上的工作相當於一般公司的小主管,要處理行政上的報告(病人安全、宣導等),還要排值班表、晨會表等
簡單來說,主角在用排班當鞭子,知識當糖果⋯⋯



2-46
幫脾臟QQ
如上一話講的,脾腫大主要是肝臟感染、癌症、免疫系統失調引起、或是罕見疾病導致代謝廢物堆積。找得到兇手我們就會稱為「次發性脾臟腫大」,也就是別人害他的,要先解決那個「別人」才能解決問題。而其中有一些狀況是可能恢復的,比如急性肝炎發作、部分血癌。
脾臟具有免疫、造血、清理老化紅血球等功能。脾腫大可能會造成脾臟功能亢進,脾臟過度破壞紅血球,引起貧血及血小板低下。到了嚴重血小板低下,而且沒辦法改善的時候,就會考慮切除脾臟。
這個病人的敘述是肝炎,還沒有到肝硬化的地步,原則上還是先把肝搞定。
至於手術過程就不是我的專業,不方便講什麼╮( ̄▽ ̄)╭


2-47
憩室大部分是後天形成的,隨著年齡增加、食物中缺乏纖維、腸道蠕動異常等,造成大腸壁凹陷形成囊狀的構造
如果血管增生或損傷,就會造成憩室出血;如果有細菌跑進去開派對,就會形成憩室炎,嚴重可能造成腸壁纖維化或是穿孔
日常觀察排便,主要是看排便習慣有沒有改變,比如一天水便超過3次,超過三天才排便,大便有血絲或者瀝青色,或者突然瘋狂放屁,都可能是大腸出現問題的徵兆


2-48
看起來比較像是肝硬化移植了新的肝還是壞掉了,排斥反應在發展到出現腹水之前,應該還會有更明顯的症狀,比如疲勞、疼痛、黃疸。老實說肝硬化的病人雖然很明顯在衰弱,但是一時半刻也死不掉,直到衰竭末期神智不清昏迷⋯⋯所以喝酒bad(´・ω・`)
裡面有黃黃液體的那個球啊,我們通常叫他vacuum ball(J-P ball),是利用真空負壓的引流管,容量大概500cc,通常是手術之後放在傷口,可以移除傷口滲液,減少死腔、促進傷口癒合,也可以觀察傷口有沒有感染,主要用在骨科、乳房、胸腔等「非腹部」的手術
腹部有另外的引流方式,而且通常出來的液體量很大(3-4公升以上)、過度引流也會造成問題,所以都是一次性的引流為主

肝臟壞掉有幾個階段:
健康→脂肪肝/發言→纖維化→肝硬化→肝衰竭
肝不像腎臟還有洗腎(血液透析)這個選擇,如果到末期肝硬化的地步就只有換肝(肝臟移植)能救,換上新鮮的肝能撐8-10年,但台灣相當缺新鮮肝臟

2-50
其實手術中病人會一絲不掛喔
平安符會酌情處理,但基本上還是不會放在身上

3-2
中央靜脈導管打營養針⋯⋯∑(゚Д゚)
中央靜脈導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顧名思義會放在靠近心臟的大靜脈,常見的放置位置是頸部內頸靜脈、胸部鎖骨下靜脈、鼠蹊部的股靜脈,用在大量輸液、輸血、高濃度會傷害血管的藥物、或是血管的狀況不佳的病人,最常遇到的狀況是大量失血的急救或手術、施打化療藥物、洗腎病人
因為放在大靜脈,無菌作業就相當重要,通常在醫院會準備一整組無菌的導管包,到床邊再拆開裡層的包裝,減少感染的風險
從CVC輸入營養液的方式稱為全靜脈營養(TPN),是因為有些病人無法由口進食、或是腸道吸收營養的功能不良,而TPN是濃度非常高的溶液,需要長時間且連續24小時輸液治療


3-3
欸不是,人家都在緊張了你還在後面緊迫盯人⋯⋯不是說不要讓病人感受到緊張(´・ω・`)
導線跑進心臟其實也不會怎樣啦,尖端碰到右心房節律點可能會造成短暫的心律不整,有裝節律器的病人更加注意即可。此外最主要是會擔心導線進太深,結果在裡面纏繞甚至打結。
放掉導線,才是真的麻煩,會需要去跪著求放射科「經皮導管異物移除術」幫忙收拾殘局。

中央靜脈導管的步驟大概是
0.製造無菌區~局部麻醉~
1.先用針筒抽血確認碰到的是靜脈(動脈血比較鮮紅)
2.針筒部分拔掉,留針頭
3.放入導線
4.移除針頭(導線留著)
5.沿導線用擴張導管(dilator)擴大針孔後移除/或是用尖刀片稍微切開,為了避免刀片造成的危險,臨床還是用軟管多
6.沿導線置入中央靜脈導管
7.移除導線
8.接上管路及縫合固定
肝素沖洗倒是不用太急,先確定管子有順就好,用生理食鹽水替代也可以


3-5
縫線長度要適中才好練習喔o(^▽^)o
太短根本沒辦法打結,太長光是拉線就很浪費時間、還可能造成縫線掉到無菌區外面被污染
皮革或者豬皮等練習道具跟真人的手感差很多,所以醫生練習的時候其實縫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會更專注在練習打結的手法跟速度
比如血管大出血的時候,能不能盡快打好結阻止出血會差很多


3-6
並不是每個疝氣都一定要開刀o(^▽^)o
猜測是因為這個病人年紀算輕,可能有先天容易疝氣的因素,加上他很痛!會懷疑腸子卡住了回不去,可能已經造成腸阻塞甚至壞死,這時候就必須開刀解決

實務上一個麻醉科主治醫生可以負責多台手術,除了一開始導入麻醉的階段,穩定的手術過程主要都是由麻醉護理師在現場監控、做記錄,而醫師則視需要在幾個手術室間巡迴下指示
護理師真的非常辛苦非常重要


3-7
麻醉的時候需要戴手套,但不用到完全無菌(刷手消毒),畢竟氣管算是外面(?)
劇裡不會演的手術前準備:
·手術前一天到前幾個小時進行麻醉評估:有沒有對麻醉藥物過敏,有沒有門牙搖晃或缺牙、肥胖、下顎結構特殊等容易造成麻醉困難的因素
·手術前:病人躺好>麻醉(也有先麻醉再喬更適合的姿勢)
>戴手套手術部位表面消毒>刷手穿無菌衣>鋪單(把病人用手術鋪巾包起來只露出手術部位)
·最後才是眾所期待的手術


3-8
看來作者也知道畫風變太多,讀者根本認不出人
生理監視器逼逼叫的聲音,代表著心跳快慢和血氧濃度,警示音也都有特殊的音調。因此有些專科醫生的訓練是不看機器數字,單純聽聲音判斷病人狀況(´▽`)


3-12
看來翻譯也累了⋯⋯
Cesarean Section:簡寫C/S一般是指剖腹產的意思。
粘黏帶:沒看過,看前後文推應該是想講「沾黏」吧,這是開過刀的地方會出現的現象,發炎物質堆積造成局部組織纖維化,而使得組織黏在一起,會造成後續手術的難度提升。
herniation:一般翻作疝氣,這邊應該是指部分腸子由手術痕跡脫出,因為手術會讓腸壁肌肉受損,上年紀之後肌肉力量下降,就會使得原本應該被包好的腸子脫出。
這種如果要手術處理,一般就是打開肚子,放個人造的網子補強腹壁部分。
Necrosis Tissue:壞死的組織


3-13
屁話很多的部分是外科醫生沒錯⋯⋯


3-17
理論上醫生不會隨便掛緊急電話的喔,我自己甚至遇過很多醫師,就算是詐騙或推銷也會確認不緊急再掛斷(´・ω・`)
當在場的醫師其實已經有初步診斷,在支援醫師過去的路上,可以用電話簡單說明狀況,不用到現場才從0開始了解病人
然後因為肝臟是血流量很大的器官,像這種肝臟嚴重破裂,肉眼可見(?)正在大出血的病人,理論上做完基本的電腦斷層就會被推去手術室準備了,因為手術的前置作業少說也要半小時
雖然輸血可以讓病人暫時撐著,但大量輸血可能導致一些副作用,有能力的話能盡快手術止血就還是手術



3-18
噢天哪。

實際上直接說「找不到病名」是一件有些奇怪的事情。即使是比較罕見、或是表現不明確(不典型)的疾病,醫生會先以當下看到的病症做治療,不太可能什麼診斷都沒有下,畢竟要能夠住院也是需要理由的。
轉科還是需要評估的,並不是換個科別就一定能更好。
確實有些人會由急診收治住院,情況緊急下很可能其實不是當時住院科別的問題,有時候是病程表現的關係、有時候是因為病床數量不足
但只要醫生認為病人的問題需要其他科別的支援,醫院內都有「會診」的機制存在,病人自行要求當然也是可以的,但如果像這樣明明不是需要開刀的問題卻要求找外科就有點⋯⋯


3-19
內外科應該是互相合作的關係,不管怎麼競爭關係不好都還是以醫好病人為優先
畫成這樣,我是覺得會讓人對醫院有過度的想像跟誤解啦(´・ω・`)

盲猜想講糖尿病足?普通的感染也有可能,但說真的驗血糖就戳一下手指的事情,如果作者這樣安排我是覺得他對醫院有些錯誤想像
明明就有記錄傷口,要說檢查結果「沒有感染」太奇怪了吧⋯⋯到需要截肢程度的傷口通常都肉眼可見的臭喔,因為感染嚴重肉都壞死了,有的細菌甚至會吃掉骨頭
小擦傷、抓癢的痕跡當然不會記錄,但如果記錄了需要處理的傷口,就會開醫囑請護理師協助換藥、開抗生素藥膏
如果治療2-3天感染還是沒有好轉,還會採下膿液或傷口組織去化驗感染源

3-20
血管不會沒事就壞死喔(´・ω・`)
這話的解釋是因為傷口沒照護好,但正常的傷口會自行癒合
如果沒有正常癒合,肯定有些問題
最大的可能性是因為「三高」中的糖尿病長期沒有控制,導致小血管硬化、阻塞、甚至壞死、神經麻痺
如果傷口大道需要縫合,除了慢性病之外,也可能是因為傷口本身太大造成的死腔或化膿感染
通常這樣的病人,即使截肢之後還是需要密切觀察傷口的狀況,並不是咻咻咻切完就一勞永逸


3-22
(´・ω・`)
1. 如果有大量傷患,通常醫院會有廣播動員醫師
2. 抵達急診外的時候就會有1~5級的檢傷分級,1、2級為需要立刻急救
可以理解因為人太多所以先往醫院內安置,但說真的急診對分級和急救更有經驗,外科的工作就是好好開刀、協助急救,不是去搶急診工作


3-23
我也希望肉眼看得到顱內出血(´・ω・`)
在沒有影像輔助下(通常是照電腦斷層CT),會用「顱內壓升高(IICP)」的症狀來推測有沒有顱內出血,最典型的症狀:頭痛、意識模糊或躁動,噁心、嘔吐,視力模糊或是瞳孔放大
其他也可能有類似中風的症狀如:血壓升高、脈搏減緩、肢體無力或癱瘓、顏面神經麻痺或嘴角歪斜
腹部的出血則是可以用超音波快速檢查,再以心跳和血壓輔助判斷出血的程度,如果發現嚴重出血就會去照CT(不是心電圖,而且貼片還貼錯位置⋯⋯)
(再強調一次,雖然X光可以看得到部分軟組織,但主要還是看骨頭跟是否有腸阻塞用的,內臟、血管這些會用其他檢查)


3-25
如果病患真的太大量,緊急救護單位通常都有和醫院聯絡的管道,會一部分相對不急迫的病患送到路程稍遠但有急救能力的醫院(´・ω・`)
畢竟單一間醫院的設備是有限的,就算人力很多,手術室、針具、病床這些東西不夠,就算請別的醫院派人過來也是沒有用的喔⋯⋯
外科醫師就乖乖待在手術室,不要跑出來搗亂急診室的工作~~~


3-26
理論上只有心臟跟大血管破裂聽得到血流音喔⋯⋯(´・ω・`)
心跳的聲音也是一種血流音,是血流撞上瓣膜或血管壁產生的聲音
而因為心臟會搏動產生動脈壓,當大血管破裂的時候這個血壓會造成血流音
除此之外洗腎用的瘻管也會有明顯的血流音,可以用聲音判斷瘻管有沒有狹窄(狹窄會影響洗腎的效率)


3-28
臟器本來就摸不太到喔(´・ω・`)
小孩子因為體型較小,比較容易觸及肝脾,而一般成年人要深壓腹部才能摸到器官輪廓
假設腹部充滿了液體(不論是腹水或血),不只觸診摸不到臟器,即使是X光也很難準確辨認發生什麼事
還是建議用超音波檢查腹部,對腹部是否出血有90%的準確度
而當病人的意識狀態或血壓等生命徵象有明顯的風險時,只要確定是腹部出血造成的,都建議剖腹手術進行探查和止血,會比起其他的檢查都要明確


3-29
只有劃到「動脈」血才會那樣噴,噴那麼高通常都是心臟,還有根本不可能當場擦,一是擋著光線、二是灰塵細菌會掉到開刀處,開完刀再清潔好嗎!!!

胸腔跟腹腔會有橫隔膜隔開(´・ω・`)
因為胸腔還要維持呼吸,基本上大部分手術都是胸腔以外,也就是心臟、肺臟、肋骨等等構造以外的部分
也有胸管、引流管等等不用大手術就處理氣胸血胸的治療方式,除非斷裂的肋骨直接插進肺或心,才需要先做開胸手術
進行胸部的手術,會有特殊的手法去維持呼吸
(動不動就跨越橫隔膜開刀我看了頭好痛
(亂七八糟畫我真的很怕有人信以為真
(血壓高是結果,不要隨便停下手術,去找原因啦!!!!!

3-32
實際上雖然主動脈剝離是很危險的狀況,但也是有不需要開刀的狀況存在
主動脈剝離通常不會是突然的外力造成的,病患通常會有一些長期的問題,例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造成血管壁退化或病變
老話一句還是需要請心臟專科醫生判斷謝謝


3-33
原來作者還知道要鋸開胸骨才能開心臟手術!?(´・ω・`)
所以說吼,過勞會影響判斷力,看看作者沒有畫呼吸器就開始手術幾次了(

手術中血氧不可能給他掉到97%以下!當體外循環機是吃素的嗎?他就是用來維持血氧+全身器官的血流供應的機器
還沒關傷口就在說手術成功我看你們是嫌人生的旗子不夠大隻


2024.6更新

留言

熱門文章